互联网以及移动端的普及,如今的网络时代逐渐演变为一个“屏社交”的媒介时代。
最初的表情包创造者是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出生日期为1982年9月19日,出生地为电子公告板,初始起源是一串ASCII字符,表现形式形如 “:-)”。表情的泛化式和标点符号的重复使用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如今,文字语言的烈度在不断降低,人们对于那种强烈的情感越来越难用单一的文字来表达。从另一方面来说,表情更像是回顾到了复古的甲骨文。只不过和象形文字相对比。更加丰富了许多,不只是局限于那些简单的笔画。单一文字下,似乎更是一种刻板复古的表达,那种一板一眼的正式和严肃感?

不知道大部分人在聊天时候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当对方的气泡里面长时间没有出现表情相关的内容时候,你会觉得很难解读出他/她的真实情绪,会和对方聊天很费劲,即使是来一句“哈哈哈哈”,也会让你怀疑对方是真的在笑吗。但是很巧不巧的是,笔者在最近不是很喜欢使用表情,这是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情感的不愿表达?

此外,当代的网络语言和表情都在不断的在重新解构,不少的文字和表情都和创作者本来想表达的意思背道而驰,比较经典的就是 emoj 的微笑等几个表情,在年轻一代和老一代的社交中表达着完全相反的意思,而上文提到的“哈哈哈哈”在大多数人眼中,更像是皮笑肉不笑的感觉,只有来个搞怪可爱的笑容表情才会让对方感觉到你是真的在笑。很难想象,是否存在锋利的光芒能够穿透互联网带来的深厚伪装,看透对方真实的情感。甚至对于同一句话,若是不加以表情来表达,不同的人对于纯文字也和高中的语文题目一样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解读,所以笔者为了不必要的麻烦,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语句后面必加一个“滑稽”表情,以此来冲淡可能对某些人造成的不必要的攻击性,毕竟“滑稽”在几乎所有的平台都有着统一的防御力,更多的是带有玩笑和调侃的意味。

不管怎么说,时代就是这样发展的,即使是视频电话的虚拟面对面,能带来的真实情感交互也是有限的,最好的方法还是面对面的交流。笔者还是丢出一张滑稽来结束这个沉重的话题吧。

图1 huaji